九江学院国际交流学院,有300名来自巴基斯坦、尼日利亚、加纳等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。这些外国留学生都是热爱中国,喜爱汉语,把中国当作他们的第二故乡。他们在这里交中国朋友,品中国美食,学中国文化,了解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。为了提升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,提高他们的汉语交流能力,增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,九江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组织留学生参加了“国际中文日”一系列活动。
“国际中文日”系列活动之一——参观周敦颐纪念馆
4月19日,正是天高云淡、百花齐放的四月天,空气清新,草长莺飞,国际交流学院老师带领10名留学生参观周敦颐纪念馆。在周敦颐的雕像前,10名来自巴基斯坦、尼日利亚等国的留学生身着汉服,笑容灿烂,精神饱满,一起朗诵周敦颐的名篇《爱莲说》: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......”他们的朗朗读书声随风飘散,一字一句都饱含对中国文化的热爱。他们的朗诵字正腔圆,充满感情,引来游人纷纷驻足,欣赏拍照。之前,为了让他们对周敦颐的生平以及《爱莲说》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,国际交流学院李超老师还为他们上了一堂课,才有了他们对《爱莲说》朗诵的完美呈现。朗诵过后,在导游的带领下,老师和留学生们又拜祭了周濂溪夫子墓。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ShazibNaveed表示,通过这次朗诵和研学活动,他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周敦颐有了较深的了解,为他所写《爱莲说》中借物言志的修辞手法和飞扬文采而叹服。
“国际中文日”系列活动之二——朗诵“诗意中国”
满怀着对中国第二故乡的深深热爱,经过长时间的认真练习和背诵,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Favour和Victory朗诵了现代诗“诗意中国”。他们的汉语朗诵吐字清晰、发音标准、感情充沛,并且十分流畅、配合默契,准确表达了这首诗中对中国的赞美和热爱之情。Favour和Victory表示:通过对“诗意中国”的朗诵,他们对中国的现代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,并为中国诗歌文字美、韵律美和意境美所打动,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。
“国际中文日”系列活动之三——“学汉语,写汉字”活动
来自尼日利亚的Hamid同学,在关注2023年九江学院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结果时,对《“数字技术+网络平台”视域下创新汉字日常书写训练的实践研究》产生了兴趣,他主动联系指导老师,了解到该项研究将互联网思维引入“汉字日常书写”训练以提升水平,通过深入分析该项研究,Hamid同学认识到了“构建完备汉字书写训练体系”,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“准确分解书写习惯的自动化动作”这一难题,他十分认同应用“抖音心慕字库”和“数字写字板手追训练”来提升中文汉字的书写能力。在同指导老师的交互中,Hamid同学兴趣浓厚,通过对新方法的掌握,他找到了提升汉字书写训练的感觉。现在他对学习汉字书写,不仅有了兴趣,而且还很有信心。
通过“国际中文日”一系列活动,留学生们越发感受到汉语的精妙之处和博大精深。来中国学习,不只是要学习专业知识,更加要融入中国人的生活,学习中国文化,提升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。将来回国以后,也能在他们的国家讲好“中国故事”,做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。外国留学生对中文学习的了解和中文学习进步,从侧面反映出是不同文化碰撞的火花。